 
                            第一,关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年多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在何副总理的具体指导下,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结构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反映金融运行的主要宏观金融指标也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状态,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7%,M2同比增长8.4%,贷款同比增长6.6%,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的贷款增长7.7%左右,社会融资成本也处于历史低位,为我国经济的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阅读量:10324
 
                            2025年10月9日,香港与印尼金融市场同时传来关于人民币的重磅动态:香港金融管理局升级版“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正式生效,中国银行雅加达分行当日便依托该安排完成印尼市场首单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政策创新与市场实践的即时呼应,不仅印证了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的持续高涨,更凸显其国际化进程中“安全与发展并重”的鲜明特征。 阅读量:15933
 
                    随着 2025 年全国两会的隆重拉开帷幕,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这场盛会不仅承载着中国人民对国家发展的殷切期望,更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远的影响力,为世界提供了诸多值得关注与思考的 “中国答案”。
 
                    工行的6万亿计划犹如投石问路,其价值不仅在于资金规模,更在于探索大型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范式。当国有大行从"资金提供者"蜕变为"价值共创者",这场始于信贷供给量变的改革,或将引发中国金融体系质变的链式反应。
 
                    2025 年 2 月 28 日,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工商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这一会议的召开,彰显了国家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的高度重视,也为后续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推进指明了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2025年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工商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沈莹,金融监管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亮,中国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李超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党组书记、局长朱鹤新主持会议,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立佳出席会议。
 
                    2025年,全球金融市场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剧烈的结构性变革: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地缘冲突催生区域金融割裂、数字资产监管框架加速成型。在此背景下,中国券商行业以中央汇金主导的“超级整合”为支点,开启了一场重塑全球金融版图的战略行动。
 
                    “2024 中国金融年度人物” 的获得者,不仅是中国金融业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行动,都紧密关联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走向。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群众的理念贯穿于工作的始终。他们的卓越贡献,不仅推动了金融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更为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24年,证监会共承办全国两会建议提案424件,其中人大议案、建议202件,政协提案222件。建议提案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等热点问题,凝聚了代表委员的智慧,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
 
                    1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51027.5亿元。国债发行10185.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5575.7亿元,金融债券发行7042.1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1发行12791.7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27.3亿元,同业存单发行15147.8亿元。
 
                    会议要求,2025年货币金银和安全保卫业务条线要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筑牢安全生产底线,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做好现金服务,全力保障现金供应,优化现金流通环境,完善县域反假货币治理体系,提升人民币回收、清分和销毁各环节工作水平。
 
                    北京在金融高水平开放道路上的 “北京精神”,将不断激励着更多的城市和地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我国金融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相信在 “北京精神” 的引领下,北京的金融开放将迈向更高水平,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全球金融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当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政策文件中首次将“普惠养老服务”与“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社区设施连锁化”等词汇并置时,这不仅是服务模式的升级,更标志着中国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战略转向——从兜底保障转向制度性供给,从家庭责任转向国家治理。
 
                    当3000多名中外记者涌入梅地亚中心,他们追寻的不仅是新闻热点,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在现代性转型中的方法论启示。两会启幕之际,中国递给世界的不仅是年度发展计划,更是一份关于人类共同未来的“开局蓝图”——在这里,高质量发展与全球治理、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制度自信与开放包容,正在熔铸成新时代的文明代码。